14次
2025-02-0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近期集中出现,工业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的事件频发。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危险废物,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隐蔽性强,同时此类违法事件难发现、难取证、难追责,危险废物对“被转移”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必须对其进行迅速处理处置,而对所倾倒的废物进行辨识与鉴别是前提。本文以某废弃矿洞发生的一起非法倾倒疑似危险废物案件为例, 通过对不明固体废物堆存方式和堆存量的调查、 物理性状的观察、 气味辨识、 固体废物所属行业的初筛识别, 制定鉴别方案, 鉴别该不明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对此类不明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重点关注要素提出建议。
worldyafluorine.com 具备一般固体废物检测、危险废物检测的相关资质,具有《广东省危险废物鉴别能力评价甲级证书》,是《第一批广东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构推荐名单》。
制定固体废物鉴别方案
因此类固体废物违法倾倒案件中固体废物类型鉴定时间紧迫,来源不明,无法采取常规的危险特性初检和初筛。考虑到此类固体废物鉴定的特殊性采用观察采集样品的物理性状和气味辨识,初步判断该倾倒的不明固体废物的行业来源,再根据行业来源有针对性地确定危险特性鉴别项目,并根据结果判别该固体废物危险特性。
1、不明固体废物由来
某山区废弃矿洞发生一起非法倾倒疑似危险废物的案件,涉案固体废物数量较大,种类不详。由其堆放及包装方式判断,不是一般的普通固体废物,且不符合产品的包装和堆放方式,比较符合早期的危险废物的包装方式。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鉴别程序要求,应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废弃矿洞不明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但由于废弃矿洞固体废物来历不明,无法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对照,但可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来进一步认定其是否具有危险特性。
2、初步判别
根据现场调查,洞内固体废物种类较复杂,不是单一种类的固体废物,可能是多种固废或多种固废的混合物。样品形态与半固体水泥或干石膏类相似,颜色为棕灰色,综合判断洞内固体废物可能有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类和废漆渣,根据以上信息编制鉴别方案。
3、样品采集
随机抽取,观察发现袋内固体废物均为棕灰色、半固化水泥样固体物质,由其性状初步判别该固体废物类型相似,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贮存、利用、处置等环境事件涉及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因环境事件处理或应急处置要求,可适当减少采样份样数,固体废物总质量5t以下,每类固体废物的采样数不少于5个,考虑到废弃矿洞内袋装固体废物数量较多,堆放位置较分散,从随机抽取的 12 个编织袋中取样,共取 12个样品。
4、样品检测方案
(1)腐蚀性检测
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要求,采用《固体废物腐性测定电极法》(GB/T 15555.12)检测pH 值。
(2)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检测
根据样品形态与半固体水泥或干石膏类相似判断洞内固体废物可能有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类和废漆渣。因此,浸出毒性检测因子充分考虑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类和废漆渣的特征因子:六价铬、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总铬、镍(以总镍计)、铜(以总铜计)、锌(以总锌计)、镉(以总镉计)、铅(以总铅计)、烷基汞、苯并[a]芘、三氯甲烷(氯仿)、苯、三氯乙烯、甲苯、四氯乙烯、氯苯、二甲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氰化物。
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内容同样也需考虑电镀废水处理污泥类和废漆渣的特征因子,对氟化物、六价 饹、钡、铍、镉、钴、铬、锰、镍、铅、锶钛、钒、砷、苯并[a]蒽、苯并[b]荧蔥、苯并[k]荧蒽、苯并[a]芘、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丙酮、二氯甲烷、苯、苯乙烯、2,4/2,5-二氯甲苯、3,4-二氯甲苯、甲醇、甲醛石油溶剂、2,6-二甲基甲苯、2.5-二甲基甲苯2,4-二甲基甲苯进行毒性物质含量检测。
固体废物检测结果
1、腐蚀性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废弃矿洞内的不明固体废物样品中H值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GB 5085.1-2007)中鉴别标准值。因此,弃矿洞内的不明固体废物不具有腐蚀性。
2、浸出毒性检测
浸出毒性鉴别因子包括六价铬、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总铬、镍(以总镍计)、铜(以总铜计)、锌(以总锌计)、镉(以总镉计)、铅(以总铅计)、烷基汞、苯并[a]芘、三氯甲烷(氯仿)苯、三氯乙烯、甲苯、四氯乙烯、氯苯、二甲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氰化物。
不明固体废物样品中有机特征污染物浓度值很低,部分无机物浓度值相对较高,5#样品无机氟化物、镍、锌,12#样品铅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浓度限值,总超标份样数为2,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 298-2019)规定的该采集份样数下最小超标份样数3的限值。因此,由浸出毒性不能确定废弃矿洞内的不明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3、毒性物质含量检测
毒性物质含量检测项目中,氟化物、六价铬、钡、铍、镉、钴、锰、镍、铅、锶、钛、钒、砷等13项作为毒性物质含量鉴别因子,无机物项目鉴别均以元素的形式进行检测,需将检测结果中无机物含量转化为无机毒性化合物含量。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要求,“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危险特性判断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因此结合毒性物质所属类别、分子量,基于最不利原则,筛选出鉴别因子对应的化合物,因此通过分析确定不明固体废物样品13种无机金属项目毒性物质含量鉴别物质为氟化锌、氯化钡、氧化铍、铬酸镉、硫酸钴、铬酸锶、元素锰、硫化镍、叠氮化铅、钛粉、钒、三碘化砷。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GB 5085.6-2007),需鉴别固体废物中含有毒物质、剧毒物质、生殖毒性物质和致癌性物质。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CB 5085.6-2007)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各类危险物质当量含量。
4、鉴别结论
根据该废弃矿洞内的不明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和综合分析结果可以判断,该不明固体废物不具有腐蚀性和浸出毒性,但通过毒性物质含量检测该不明固体废物毒性物质含量超标,具有危险特性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要求,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