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次
2025-04-10
次氯酸钠广泛用于消毒、漂白等领域,包括水处理、纺织、医药、家居清洁等。在这些应用中,次氯酸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毒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对其进行准确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的关键。次氯酸钠检测有哪些标准要求?
次氯酸钠检测标准
GB/T19106-2013《次氯酸钠》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的检测项目指标包括有效氯、游离碱、铁(Fe)、重金属、砷(As)。
GB25574-2010《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
本标准适用于由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
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检测项目指标如下:
感官要求:色泽、组织状态;
理化指标:有效氯、游离碱、铁(Fe)、重金属、砷(As)。
次氯酸钠浓度检测方法
碘量法:这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次氯酸钠在酸性介质中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通过计算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来确定有效氯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
分光光度法(DPD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次氯酸钠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通过校正曲线计算出次氯酸钠的浓度。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合。
电化学法:通过测量次氯酸钠在电极表面氧化反应产生的电流信号,利用循环伏安法或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和小规模实验。
吸收光谱法:利用次氯酸钠溶液吸收紫外光的特性,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次氯酸钠浓度。此法简便、无毒无害、响应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工业生产。
气相色谱法:通过衍生化反应生成挥发性化合物,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适用于检测次氯酸钠中的杂质成分,如重金属等。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测定次氯酸钠的过碱量及有效氯含量,适用于工业级次氯酸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