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抗菌针织品检测方法及标准
  • 18次
  • 2025-04-16

  ‌抗菌针织品‌是指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的织物,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功能的针织品‌。根据国家纺织行业标准FZ/T73023-2006的定义,抗菌针织品分为天然抗菌纺织面料和人造抗菌纺织面料两类‌。抗菌针织品检测有哪些方法及标准?


抗菌针织品检测


  抗菌针织品分类


  ‌天然抗菌纺织面料‌: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具有较强抗菌性能的植物纤维,如竹纤维、麻纤维、海藻纤维等。例如,麻类纤维(如亚麻、苎麻)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其内部的中空结构有助于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人造抗菌纺织面料‌:通过在纺织面料中人为添加抗菌整理剂来赋予面料抗菌性能。常用的抗菌整理剂包括银离子等,这些物质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或酶蛋白的活性来达到抗菌效果‌。


  抗菌针织品检测方法


  (1)‌定性测试方法‌:


  ‌琼脂平皿扩散法‌:将抗菌样品紧贴在接种有一定量已知微生物的琼脂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圈、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有无测试微生物生长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


  ‌平行划线法‌:将抗菌样品与标准空白样品同时添加一定浓度的测试菌液,进行接触培养后观察抑菌效果‌。


  ‌晕圈法‌:通过在抗菌样品周围形成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抗菌效果‌。


  (2)‌定量测试方法‌:


  ‌吸收法‌:适用于具有一定吸水性能的材料,通过将抗菌加工样品及未经抗菌加工的对照样品定量吸收一定的已知微生物菌悬液,进行洗脱后计算残留微生物数量,从而评价抗菌性能‌。


  ‌振荡法‌:适用于吸水性能不高的纺织品,通过振荡处理样品来评估抗菌效果,但操作相对复杂且结果重复性较低‌。


  ‌奎因法‌:将试验菌液接种于织物上,覆盖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观察菌落数变化,计算抑菌率‌。


  抗菌针织品检测标准


  FZ/T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GB/T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


  GB/T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


  GB/T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


  GB/T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