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季铵盐类消毒剂检测方法及其卫生标准介绍
季铵盐类消毒剂检测方法及其卫生标准介绍
  • 13次
  • 2025-01-13

  自首次被合成出来,季铵盐作为消毒剂被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间人们合成了数百种季铵盐类消毒剂。随着对季铵盐杀菌作用、影响因素、理化性质、毒性等方面系统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发现其具有杀菌浓度低、副作用小、低毒安全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和日用化工等领域。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检测报告。


  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及影响因素


  季铵盐类消毒剂在低浓度下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与部分病毒。其杀菌作用机制是:


  (1)可改变细胞的渗透性,使菌体破裂;


  (2)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可高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


  (3)使蛋白质变性;


  (4)灭活细菌体内的脱氢酶、氧化酶及分解葡萄糖、琥珀酸盐、丙酮酸盐的酶系统。


  季铵盐的杀菌作用受溶液 pH值影响较大。该类消毒剂在碱性条件下,杀菌效果较好。例如,新洁尔灭在 pH=9 时的杀菌作用是 pH=3 时的10倍;氢氧化钠与新洁尔灭有协同杀细菌芽孢的作用,0.2%新洁尔灭溶液(pH=8.09)室温下作用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为6.16%,用氢氧化钠调节pH=10.54,则杀灭率为 68.99%。


  温度对季铵盐的杀菌作用也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季铵盐的杀菌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例如,0.1%新洁尔灭在10℃作用15min,可将实验布片上的绿脓杆菌全部杀灭;而在 50 ℃时仅需 3 min。


  此外,有研究表明,配制溶液用水的硬度过高会降低杀菌作用,吸附作用、有机物等也会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有明显影响。


  季铵盐类消毒剂检测


  季铵盐类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且无色、无臭、低毒、安全;但作为化学制剂,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毒副作用。因此,准确检测消毒剂中季铵盐的含量及物品上的残留可有效保证季铵盐消毒剂的质量、消毒效果及消费者的健康。


  1、滴定法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滴定法适用于常量组分的分析,测定的准确度较高,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所用仪器简单的优点。


  滴定法是消毒剂中季铵盐测定的常用方法,在长期的研究中,基于不同的反应原理,人们建立了多种滴定分析方法,如四苯硼钠法、银量法、碘酸钾法等。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历史悠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光学分析方法,是利用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利用被测物的离子性进行分离和检测的一种色谱分析方法,常用于无机阴离子、无机阳离子、有机酸、氨基酸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分析领域。近年来,一些科研人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消毒产品中的季铵盐。


  液相色谱法的建立为消毒剂中季铵盐类有效成分的测定提供了先进的检验方法,从而为检查消毒剂原药是否合格,或所配消毒剂中杀菌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否准确提供了依据,为评价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提供了参考。


  5、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前,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已成为分析化学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一些科研人员对季铵盐的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了尝试。在300℃以下,烷基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发生热裂解生成烷基叔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