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次
2025-01-13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迅速繁殖,并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从而引起疾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能够有效对这些微生物进行灭活或抑制的消毒剂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季铵盐类消毒剂最早是于1915年发现的。到目前为止,将季铵盐作为消毒剂使用已有百年历史,期间通过对季铵盐杀菌作用、理化性质、毒性等方面不断研究,人们发现季铵盐具有具有杀菌浓度低、副作用小等优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季铵盐类消毒剂经过将近七代,数百种产品。目前该类消毒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卫生医疗等领域。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检测报告。
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机理
低浓度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具有抑菌效果,通过提高浓度可以达到杀菌效果。由于细胞膜是细菌等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季铵盐类消毒剂又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因此季铵盐类消毒剂主要是通过聚集在菌体表层,其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达到消毒效果。
1、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随着结构变化,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会呈现一定的规律。相对于烷基链长的季铵盐,同类型的烷基链较短的毒性要大:而带苄基的季铵盐毒性要比带甲基的小;单烷基的毒性要比双烷基的大。随着烷基链的变化,季铵盐的杀菌能力会呈现先增强后下降趋势I81。单链季铵盐消毒剂剂主要依赖其表面活性作用,但又受制于pH的影响,pH不同会影响其消毒效果,因此单链季铵盐消毒剂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会显示出其高抗菌性的特点。
2、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相比于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表现出更高更强的消毒效果。其原因是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长链的疏水基团和两个带正电荷的N,经过诱导作用增加季氮的正电荷密度,增加消毒剂在细菌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改变膜的渗透性,使菌体破裂四。另外,由于该类消毒剂含有两个疏水基团,会更有利于其进入到菌体细胞的类脂层与蛋白质层,从而使细菌内部的相关酶失去活性,并导致蛋白质变性。随着该类消毒剂中这两种作用相互协同,会表现出比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更强、更光谱的消毒效果。
季铵盐类消毒剂检测方法
季铵盐类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毒性低、无色、无味;但其作为一种化学试剂,其毒理作用还是无法避之不谈的。因此对消毒剂中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含量及被消毒物品中季铵盐的残留量的准确检测,是对消毒产品的把控,也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保证目前检测季铵盐消毒剂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定性检测,一种定量检测。定性检测是通过化学品之间的反应达到检测的目的,而定量检测主要是依赖设备进行分析,比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气相)色谱等。
1、定性检测
季铵盐的定性检测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进行分析。比如在2005版中国药典及《消毒技术规范》中苯扎铵的含量测定所采用的四苯硼钠法,其原理就是利用四苯硼钠先后滴定水层和氯仿层中的苯扎溴铵,最终根据苯扎溴铵反应量计算季铵盐的含量。再如,国际通用及我国国标规定的方法溴化(咪嗡/乙啶)-酸性蓝混合指示剂法,这种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在一个包含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染料混合指示剂的两相体系中,通过一种标准溶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待检样品,滴定前,样品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相体系中的阴离子染料反应,氯仿层的颜色呈现蓝色,通过滴定之后,氯仿层的颜色有蓝色变为灰色,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类似的方法百里酚蓝-亚甲蓝混合指示剂法、铁化钾法、十二烷基磺酸钠法等。
2、定量检测
相比于定性检测,定量检测要求较高,需要精密的设备,人员职业技能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检测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且设备较为低廉,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分析单一组分,也可以进行多种组分分析检测,且由该方法延伸的方法也有很多,诸如导数法、双波长法、褶合曲线法等。
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该方法检测季铵盐的含量也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方向。有相关学者利用该方法成功检测消毒剂中苯扎溴铵含量,其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6mg/L。类似的定量检测方法还有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