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CENTER
新闻资讯 技术文章 化妆品原料检测标准大盘点:限用、 准用物质和可能含有有害杂质的原料标准
化妆品原料检测标准大盘点:限用、 准用物质和可能含有有害杂质的原料标准
  • 11次
  • 2025-01-24

  化妆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原料,通过分析和整理化妆品原料标准,发现目前国家和行业化妆品原料标准主要包括《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用、准用物质,可能含有害杂质的原料、基础原料和功效成分这几类,团体标准更侧重于制订基础成分的原料标准和植物提取物的原料标准。有不少常用原料虽然没有化妆品专用的标准,但是可以参考、借鉴其他行业的标准。




  作为第三方检测中心,中科测试机构拥有CMA和CNAS认证检测资质,检测设备齐全,数据科学可靠,可出具国家认可的化妆品原料检测报告。


  防腐剂原料检测标准


  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作用是保护产品,使之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货架寿命。但防腐剂是导致化妆品过敏和接触性皮炎的第二大原因,长时间过量使用防腐剂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规范化妆品准用防腐剂的质量,我国制定了多个常用防腐剂原料国家或行业标准,其数量占所有国家和行业化妆品原料标准的1/4以上,国家药监局2020年也发布了新增的防腐剂的原料质量要求,这说明“月桂酰精氨酸乙酯HC1”监管部门对此十分重视。


  防腐剂原料标准除了规定一些常规的理化和重金属指标外,部分标准对原料中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质:如苯酚和2,4-二氯苯酚等的残留量进行了限制,详细情况已有报道。


  着色剂的原料标准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称为着色剂的化合物在食品领域中叫做食品添加剂,在印染行业中又被称作染料。由于着色剂所涉及的杂质比较复杂,对质控检验的技术要求高,目前没有化妆品着色剂专门的原料标准。


  通常的认知会以为摄入体内的食品添加剂着色剂的质量指标应高于外用的化妆品着色剂,但受相关食品添加剂标准制订年代、参考依据、国内企业产品质量现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目前仅少数着色剂类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杂质指标能够完全匹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例如GB 1886.2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的指标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食品红17(诱惑红)中杂质的规定;GB 4481.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虽然规定了对氨基苯磺酸钠、1-(4’-磺酸基苯基)-3-羧基-5-吡唑啉酮二钠盐、1-(4’-磺酸基苯基)-3-羧酸甲(乙)酯基-5-吡唑啉酮钠盐等多达6种杂质的限值,但与化妆品对食品黄4(柠黄)的要求仍有所差异;GB 1886.21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仅规定副染料不超过6.0%,其是否包含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食品蓝2(亮蓝)所要求的2-甲基喹啉等7种杂质未可知。染料类的原料标准,如HG/T5185-2017《CI.颜料黄83》、HG/T 2990-2010《酸性红B(C.I. 酸性红14)》和HG/T 3434-2010《酸性绿P-3B(C.I. 酸性绿25)》等都只规定有害芳香胺需符合GB19601-2013《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这些着色剂的要求不同。


  其他限、准用物质的原料标准


  目前已发布的其他限、准用物质的原料标准还有:GB 27599-2011《化妆品用二氧化钛》、HG/T 4532-2013《化妆品用氧化锌》、HG/T 5041-2016《化妆品用氢氧化钠》和原国家食药局2010年发布的三乙醇胺。


  可能含有害杂质的原料标准


  除化妆品限、准用物质外,可能含有害杂质的原料标准也是监管部门制订标准的重点,原国家食药局2011年发布的乙醇、滑石粉和甘油中分别存在风险物质甲醇、石棉、二甘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虽然对终产品中的甲醇、石棉等有害物质进行了限制,以避免这些杂质对消费者带来健康损害,但从源头上对原料进行控制对于生产企业是同样重要的。